註冊證書
ABUIABACGAAg443AmQYogdPc1gEw9gw4pBI
淘寶網店
ABUIABAEGAAg35DAmQYon7jWowUwjAE4jAE
圖書詳情
爲了更加美好的教育
爲了更加美好的教育
書 名: 爲了更加美好的教育
作 者: 雒宏軍 著
出 版: 香江出版社
版 本: 內容以簡體字排版
規 格: 16開,277頁
書 號: 978-988-74041-3-2
版 次: 2019年8月第1版
印 次: 2019年8月第1次印刷
定 價:
HK$35.00
圖書詳情


2018年7月,因爲參加一個網上沙龍活動,面對衆多網友,需要做一個自我介紹。于是,第一次對自己將近30年的教育生涯做了一個簡單的回顧。


我是1990年師範學院畢業之後參加工作的,起初在一所農村中學任教,也是我的母校。後來做了副校長,又先後在兩所農村中學工作。然後,又到縣教體局工作,從2017年9月開始,到縣教研室任職。算起來,在教育路上已經行走了29年。這29年,主要在基層學校工作,按照大概每十年爲一個時期,可以劃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靜默期。陝西地處西北地區,無論經濟,還是教育都比較落後,當時在農村初中,除了幾份黨報,幾乎看不到什麽新鮮的東西,完全就是一個信息孤島。上課、吃飯、睡覺,「三點一線」的生活在這裏延續,周圍的環境卻更爲單調。在學校裏,我自己訂閱了幾份教育類報刊,想打發這種孤寂的時光,但是到手的寥寥可數,郵遞員嫌道路難行,不願意送,基本上都給丟失了,我們就去投訴,結果也是不了了之。幸好當時的學校裏,大學生還是稀缺之物,加之和母校的老師多數有師生之情,有一種自來的親切,工作中時時受到關照,農村的學生也淳樸厚道,第一個十年就是這樣糊裏糊塗的度過,茫然而快樂。


第二個階段是爆發期。信息時代來臨了,計算機和互聯網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中,對我來說,這是遲到的春天。2002年我購買了電腦,這花費了自己大半年的工資,又接上當時算是奢侈消費的互聯網,就開始上網了。教育在線、成長論壇、K12論壇等等,就是那個時候發現的「桃花源」,網絡世界,別有洞天,第一次發現這麽多有趣的教師,他們有如此深刻的思想,竟然過著不一樣的教育生活。從此之後,我就沈湎于網絡,由此結識了很多全國各地的教師朋友,他們中很多今天已成爲學校、地方,甚至全國的領軍人物。


然後,就開始閱讀。可以說,我是我們當地的網購第一代,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網上購書了,因爲想看的教育類書籍在縣城的書店裏是沒有的。有一次,到市教育學院培訓,上課老師手裏拿本書,講觀課議課,完全照本宣科,我就心想,與其這樣受煎熬,還不如自己買來看,就是陳大偉教授的《怎樣觀課議課》。後來,每次到市上學習,都要購買幾本書。當然,主要還是從網上購書。


讀書和不讀書的日子是不同的。讀完之後,就有想法,就想寫出來。至今印象深刻,我的第一篇文章發表在《德育報》上,能夠把文字變成鉛字,在學校裏是天大的事情,我則備受鼓舞,後來一發不可收,在2006年一年時間裏,發表了長長短短的文章共有58篇。現在看來有點瘋狂,但那個時候就像打了興奮劑,總有很多想法,就想寫出來,一吐爲快。這本書裏的多數文章就是那個時期寫就的。


第三個階段是穩定期。該說的話都說了,該批評的也都批了,但是現實卻越來越不容樂觀,內心有些失落。所以,這些年的心態有些變化。一開始比較急躁,總想著立即改變很多東西,結果到頭來發現連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情都改變不了多少,于是,就只能改變自己了。多讀書,多思考,讓自己首先變得強大起來,然後再去影響周圍的人和事,改變微環境,再期待大環境的改善,由此也有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老師問到我:你的研究方向是什麽?說句實話,還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更談不上研究,只是面對工作中的問題,有些直觀的想法而已。從自己這些年的關注點來看,主要還是教師發展問題。這也不奇怪,任何工作,人都是第一位的要素,在學校,沒有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就不會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于是,就在學校組織了一個教師讀書會,通過「威、逼、利、誘」的方法,帶領部分教師,從易到難,堅持每季度共讀一本書,持續了兩年時間,直到工作調動。期間,一共讀了八本書,我把教師寫的讀書體會編成了八個小冊子,印發給大家,花花綠綠的,很有成就感。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發現很多教師寫不了一篇文字和思想十分通暢的文章。爲什麽會這樣?這本身就值得思考與研究。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生活不值得一過。現在來看,這三個階段就是一個自我「省察」的過程:從發現自我,到認識自我,再到發展自我。將自己的人生與周圍環境融爲一體,安于現狀,缺少自覺,每天陷于生活的忙碌,從不去反思生活的價值,追問生活的意義,這是靜默期的特征。偶爾可能從夜裏醒來,想一想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的問題?但是不久之後,又開始沈睡,回到夢鄉,到了第二天,對夜裏所問所思早已經忘得一幹二淨。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還有些不甘心,還有些掙紮,想要換一份工作,或者改變一下自己的環境,然而現實是僵硬的,過上一段時間,也就老老實實了。


互聯網的普及,使得人們的交流更爲便捷。因爲有了互聯網,我才知道教育還有另外的狀態,教師還有另一種生活,這個時候,就開始對自己已經習以爲常的生活進行審視。當然,這種反思是從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批判開始的,例如,對受制于環境而甘于平庸的批判,對校園文化生活荒漠化的批判,對教師蒼白的精神世界的批判等等。在批判中,逐漸認識到生活的價值與意義,把自己漸漸地和周圍環境開始剝離,開始了對自我的重新認識,重新定義生活。由此來看,靜默期並非沒有意義,它是一個鋪墊和積累的過程,正是由于這種人生的靜默,才有了後來的爆發。


絢爛之後,終會歸于平靜。對自己的批判,還有對各種教育日常的批判,當這些都進行的差不多的時候,這才發現一些教育的矛盾和問題古來就有,中外都有,很多教育問題又和其它的矛盾和問題糾結在一起,成了解不開的「線團」,對一些教育問題追根溯源,發現最深層次落腳到了社會問題上,于是就陷入了深深地無力感,這是一個十分痛苦的時刻。再讀書、再學習、再思考,在發現自我之後,就面臨著自我成長的問題,需要不斷豐厚自己的知識,增長見識與能力。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才有改變教育,改變環境的可能。由此,也開始更加理性,我深信,各種暴風驟雨式的劇烈變革並不適合教育,腳踏實地,一點點微小的改變都有價值,功不唐捐,我們應當致力于溫和的努力,鍥而不舍。


這一切,都是爲了更加美好的教育。



第一輯 校長的境界、心界和眼界


校長的境界、心界和眼界

爲什麽反對過度管理?

校長是特殊參與者

做有「文化」的校長

校長重在專業引領

多點教師情懷

好校長好脾氣

大事與小節

尋找制度管理與人文關懷的契合點

校園危機應對策略

牆壁「說話」,師生聽懂了沒有?

改進評優模式

例會如何短下來?

聘任制,從尊重教師權利開始

「不支持」也是一種資源

用科學評價引導良性發展

不僅僅是教師去留的問題

考核結果會是什麽樣子?

資源閑置也是浪費

呼喚教研傳統的回歸

試釋「校長引領」

因材施教,還是因「財」施教?


第二輯 教師文化建設的著力點


教師文化建設的著力點

教師的「精神」管理

讓教師成爲教學的主人

鼓勵 包容 接納

班主任專業化需防「異化」

教師管理的三重境界

讓教師享受職業的樂趣

教師委屈的緣起與消解

從「名師工程」看教師培養

除了批評,還需要什麽?

教師成長的邊界與突破

新課改緣何成「招牌」?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課堂,讓我們不斷失望又充滿希望的地方

學學胡一虎的「挑撥離間」

改革管理,讓教案有「名」有「實」

聽課評課爲何這麽「虛」?

教師爲何要做「文抄公」?

教育科研要務「實」

教師培訓,如何做的更好?

老師,你學會傾聽了嗎?

關注「語言暴力」背後的心理健康問題

別把創新挂在嘴上

「展示」何其多?

「質量」辨析

閱讀的期待與滿足

尋找教師人生的樂趣

精神荒漠比貧困更可怕

教師心靈成長最重要

沒有樹的校園

校園流行不讀書?

改變自己

追隨著理想生活

向教育原點出發


第三輯 用行動演繹德育精彩


用行動演繹德育精彩

學生的價值觀從哪裏來?

實踐,道德教育的生命源泉

懲罰三問

教室裏的德育

教育懲罰,欲做還羞

「告密」的教育

另類留言,源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缺失

懲罰是個「寶」?

補課「有獎」?

如此「互相幫助」

打掃衛生,從什麽地方開始?

從「嘟嘟的故事」看「保衛童年」

家庭和學校,不一樣的天空

評差,還是評優?

開學,要對新生特別關注

妥善處置「以暴制暴」事件

懷疑,學生不可缺失的精神

適應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性教育,無法回避的責任

校規應該怎麽訂?

誰來尊重學生?

假期好讀書

「擇差教育」讓我們汗顔

他們爲什麽缺乏教養?

歌聲、書聲與笑聲